搜尋精靈

上一頁
網頁版 回選單    

大衛鮑森-88彼得前後書(一)

彼得這兩封信是寫給他特別關心的一群基督徒,他們就住在今天的土耳其西北部,他自己顯然曾在那個地區事奉。他在信上吩咐他們要準備好,因為苦難即將來臨,所以彼得前書可以說是寫給正遭遇苦難的基督徒,適合給各地擔心受怕、前途未卜的基督徒。令人驚訝的是,彼得沒有教他們躲避逼迫,而是教他們忍耐,教他們為耶穌面對苦難,並且教他們在苦難來臨時應該抱持什麼態度,應該如何活在對基督徒敵意日增的社會,這個信息跟我們息息相關。
西元1666年的9月2日,倫敦發生了一場大火。起火點是一家麵包店的烤箱,你如果到倫敦東部的大火紀念碑,可以算出當初的起火點。紀念碑的頂端是鍍金的 古銅色火焰。各位知道嗎,如果把紀念碑放倒的話,正好是到當初起火點的距離。當初那場大火造成了慘重的損失,有20萬人的家付之一炬。因為當時大多是木造 的房屋,損失達到一千萬英鎊,這是以當時的幣值來加以計算,共有50間教會被毀掉。大火之後有很多間教會由建築師瑞恩重建,包括聖保羅大教堂。當災難發生 的時候,人性使然,都想找一個代罪羔羊。像洛客比空難也是一樣,總是想找一個代罪羔羊,結果往往是讓無辜的人出來頂罪。倫敦這場大火的代罪羔羊就是法國天 主教會,當時大家都怪罪他們引起了倫敦的這場大火,法國天主教會因此成了代罪的羔羊。西元64年的7月19號,羅馬城被燒毀,損失非常的慘重。大火延燒三 天以後火勢漸弱,後來風向改變,火勢再度變大,大火再度延燒。羅馬城中心地區的大部分,包括很多神殿和房屋都被夷為平地。事後又發生同樣的事,大家都想找 一個代罪羔羊,不過這次怪到羅馬皇帝尼祿頭上。大家都知道尼祿野心勃勃地想要拆掉舊的建築,重新打造一座美侖美奐的城市,所以大家恍然大悟地說:一定是尼 祿唆使人去縱火的。但是尼祿也不是省油的燈,他另外找了一個替死鬼。這次他找到了基督徒,就此展開逼迫基督徒的行動,甚至加以處決,整個逼迫行動的導火線 就是羅馬的這場大火。當時許多的基督徒遭到嚴刑拷打,他們被迫披著野獸的皮在競技場中爬行,跟獅子等等各種猛獸來搏命;有的還被狼狗追殺,有的被釘在十字 架上。記得有一次我背對著競技場站立,看著前方的綠色小丘,那是尼祿皇宮中的花園,想到他當時在花園裡舉辦烤肉宴會,在基督徒的身上澆上瀝青,然後把他們 綁在園中的柱子上活生生點上火,作為人肉火把。他殘忍的用這些基督徒的肉身來照亮他的烤肉宴會。當羅馬各地的教會聽到了這個消息,沒有不感到恐慌的。在一 片恐慌之中,彼得寫了一封短信。他幫助大家要準備面對這場無可避免的逼迫,彼得自己也將在這場逼迫中殉道。他將被釘上十字架,正如耶穌當年的預言。想想看 30年來彼得一直都知道自己將被釘死在十字架上,這種事一直擱在心裡,一定非常不好受。在尼祿逼迫的期間,彼得在羅馬要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,他特別要求把 十字架倒插在石頭上。因為彼得他覺得自己不配和耶穌有同樣的死法。他寫了一封短信,我們現在要來讀一讀。

這封信是寫給他特別關心的一群基督徒,他們就住在今天的土耳其西北部,彼得顯然曾經在那個地區事奉過。保羅曾經在土耳其南部事奉;彼得則在土耳其北部事 奉。彼得在那個期間寫了一封信給他們,吩咐他們要準備好,因為苦難即將來臨。所以彼得前書可以說是寫給正遭遇苦難的基督徒,適合給各地擔心受怕前途未卜的 基督徒。世界各地有很多的基督徒是處在這樣的景況。令人驚訝的是:彼得並沒有教他們躲避逼迫,而是教他們要忍耐,為耶穌忍耐;不是教他們脫離苦難,而是教 他們為耶穌面對苦難。教導他們面對苦難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,應該如何活在對基督徒敵意越來越深的社會,這個信息跟我們息息相關。因為我們這個國家已經開始 出現逼迫,雖然只不過像冰山的一角,但是下次的選舉要是左派得勢,敵意將會增加。我並不是要鼓吹你們在政治上支持誰,但是別的國家都是右派人士在敵擋基督 徒,在英國卻是左派人士。相信我們將來要面對更大的爭戰。像「性別歧視法令」將牽涉到教會中的同性戀者,以及男性長老和女性長老,這些都會受到性別歧視法 令的約束。因為現在在我們的社會裡連批評別的宗教,或者說自己的宗教比別的宗教好,都已經算是違法的了。所以呢,基督徒現在所面對的壓力已經是越來越大, 只不過逼迫還沒有到彼得寫那封信那個時候的程度。我們對這封信的作者了解不少,彼得是一個深受喜愛的人物,他的書信也深受喜愛,基督徒很喜歡讀彼得前書。 這封信溫馨、具有人性、十分讓人感動。在第一章,他對基督徒說:你們雖然沒有見過耶穌,卻是愛祂,因為信祂就有說不出來的大喜樂。讀起來很讓人感動,很美 的一封信。這位個性衝動,經常會說錯話的彼得,他的話很多,但是他也是宣告耶穌是基督的第一人。彼得第一個宣告耶穌是基督。我們對彼得還有哪些了解呢?他 原本的名字叫西門,意思是蘆葦。很奇怪,給孩子取名蘆葦,有點像叫他雜草一樣。耶穌第一次見到彼得的時候不喜歡這個名字,就另外給他取名為「磐石」。這正 是衝動彼得的寫照,耶穌初見彼得的時候,彼得就像蘆葦容易隨風擺動;但是耶穌離開的時候,彼得已經成了堅固的磐石。最令人感動的是在彼得三次不認主之後, 復活的耶穌在加利利湖畔見到彼得…復活之後的耶穌煎了魚,這是千真萬確的事。耶穌為門徒做早餐,彼得也在那裡。突然間,彼得一直盯著那堆炭火看。各位知道 嗎,在整個新約聖經裡只有兩處提到炭火:一次是在大祭司的院子裡,當時彼得在那裡就著炭火取暖,有一個小女孩問他…你是耶穌的朋友,不是嗎?彼得說:不 是。「可是你也講北方人的方言。」彼得說:很多人都講啊!「可是我看過你跟祂在一起啊!」「我發誓我不認識祂!」話一講完,耶穌就被帶出來,走過院子。彼 得見了耶穌,心痛不已。這個時候他再度看見一堆炭火,一定回想起上次的情景。也許耶穌說:彼得,我本來希望你當第一個傳道人,但是現在你恐怕只能發詩歌本 了。耶穌是這樣講嗎?我們才會這樣講!耶穌沒這樣講。還是祂說彼得:你要留校查看一年看你表現如何,一年後我們再評估你的情況來決定你的職位。耶穌這樣講 嗎?沒有。祂說:「彼得,我只在乎你一件事,只有一件事,你愛我嗎?」所以彼得在這封信裡向讀者強調,雖然你們沒有見過耶穌,卻是愛祂。而將來這是一個最 重要的關鍵:你愛祂嗎?耶穌只在乎你一件事,不管是誰都只在乎一件事,就是你愛祂嗎?夫妻之間最了解彼此的醜陋,但是只要知道彼此相愛,就可以攜手走下 去。耶穌問彼得:你愛我嗎?祂問了三次,這讓彼得變成了磐石。彼得是第一個站起來講道的,本來像蘆葦,後來像磐石。

馬可福音可以說是彼得福音,因為馬可是從彼得那裡取得資料的,所以馬可福音談到彼得的許多弱點。彼得希望馬可知道他過去的軟弱,像是他曾經三次不認主。使 徒行傳的前半部都在講彼得,我們對彼得的了解比其他使徒都還要深,除了保羅以外。連在加拉太書都記載彼得和保羅意見不合,彼得仍有犯錯的時候,但是他愛他 的主,所以他成了第一個傳道人。不是第一個教宗,而是教會第一個傳道人。我們也知道他已經結婚,因為耶穌醫治了他的岳母。現在他離鄉背井,30年來一直曉 得自己會死,如今他人在羅馬。逼迫的行動在羅馬如火如荼的展開,他寫信給土耳其北方,他接觸過的那些教會,吩咐他們要準備好。其實在使徒行傳二章記載,五 旬節的時候有兩個人來自那個地區,也許那個地區的教會就是這樣開始的。那個地區有幾個人聽了彼得第一次講道,就信主,受洗,被聖靈充滿,然後回到家鄉。後 來他們對彼得說:我們是透過你才信耶穌的,有空請來看我們。也許那個地區的教會就是這樣開始的。但是彼得給他們一個猶太稱呼,當時應該有很多外邦信徒,他 卻給他們一個猶太稱呼,跟散居的猶太人一樣。這原本是以色列的稱呼,現在給了教會。彼得前書第二章還有幾個稱呼:你們是聖潔的國度,君尊的祭司。這些都是 出埃及記裡對以色列人的稱呼,彼得將以色列人的稱呼冠在教會上,好比散居各地的猶太人在世界各地居住。基督徒也是散居的百姓,我們是格格不入的外人,彼得 稱他們是「寄居」的。這是一個問題,一信主就會和周遭格格不入。我很不能忍受別人做見證說:「我信了耶穌,結果一切煩惱就消失了。」我根本不相信這種話, 我認為這些人根本就被誤導了。我的見證簡單多了:我17歲的時候信主,然後麻煩就接踵而至;幾年以後,我被聖靈充滿,麻煩變得更大。常常有人問我,怎麼知 道有沒有被聖靈充滿呢?我總是回答他們兩個字──麻煩。你會有麻煩是因為,被聖靈充滿的時候你會放膽說話。不僅是放膽說話,甚至是敢於行動。希臘原文的意 思是大膽說出來,大膽的把它說出來。這可不能幫助你結交朋友來影響他們,而是會讓你失去朋友,藉此影響他們。初代門徒就是這樣聖潔的膽量,你會跟週遭格格 不入。重生得救的一個證據是幽默感會變得不一樣。原本好笑的事不再覺得好笑;原本不覺得好笑的反而覺得好笑,幽默感會變得不一樣。你會發現變得很難跟以前 認識的人溝通了,因為你如今活在他們不明白的另外一個世界中。特別難的是如果夫妻有一方先信主的時候,兩個人活在不同的世界中,有很多事不能分享,這並不 是上帝的本意。所以聖經禁止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結婚,因為會使得婚姻關係緊張。有一些很不快樂的婚姻就是因為夫妻只有一方信主,你和周遭格格不入,你也不再 屬於這個地方。你其實屬於另外一個地方,雖然你這輩子都會住在這個世界上,但是你卻不再屬於這個世界。你已經變成了新種的人類,你不再是「智人種」,而是 「全新的人」。你不再亞當裡了,而是在基督裡,是全新的人種。因為你和周遭格格不入,這樣的人必要受苦。

我們以前在牧場養了很多豬,每次生一窩小豬,總會有一隻特別小,與眾不同,結果總是遭到其他的小豬無情的對待。沒有基督的社會就像個叢林,我們就像赤身的 人猿,不過人猿的行徑不像人類那麼惡劣。我很難相信我們是人猿的後代,我們其實比牠們還劣等,因為人猿不會像人類那樣自相殘殺。學校中的孩童常常很惡劣, 對待與眾不同的人往往很殘忍,這是人有原罪的一大證據。所以麻煩會來臨是基督徒預料中的事。耶穌很坦白的說:在世上,你們會有大苦難,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 已經勝了世界。我最近問候一個朋友好不好,他說:我勝過我的處境。我心想:只有基督徒會這樣講。耶穌勝過我們的處境,祂要我們放心,因為祂已經勝了世界。 祂勝過各種處境,我們是在祂裡面,所以和祂一起勝過。但耶穌保證我們一定會遇到麻煩。當初保羅回去南加拉太的教會探訪的時候,就是向他們傳講這個信息。他 說:我們進入上帝的國必須經歷許多艱難。我們要誠實地告訴人信耶穌之後會有麻煩,但是放心,耶穌勝過一切麻煩,這是好消息,我們必須據實以告。有些人問我 怎麼對雅各有那麼多了解,我不是從新約聖經上知道的,有很多關於初代教會的文獻,是可靠的文獻,其中一份很有名的叫做《初代教會文集》,是由亨利貝廷森編 撰的,這些資料很不錯。雖然不是聖經的話,也沒有使徒的權柄,卻可以幫助我們對初代教會有許多了解。在第一世紀初有一份文獻叫做《致底亞格拿塔斯書》,裡 面有一段話十分感人。這是寫給當局為基督徒辯護的一封信,描述基督徒真正的樣子,來證明基督徒並非不良公民,並非對國家不忠,我們基督徒是好公民。但是下 面的這段話特別感動我,它常常被人引述,清楚描述基督徒是活在世界,卻不屬於世界。以下是這封信上的一段話:「基督徒與眾不同之處不在其國籍、語言或者是 習俗,有的基督徒住在希臘城市,有的則住在蠻夷之邦,這完全是看上帝的安排。他們在穿著、飲食和生活瑣事上入境隨俗,卻又具備一種獨特和矛盾的氣質。他們 在哪裡出生,就住在那裡,卻是以短暫的客居身分。他們負起了公民該有的責任,卻又忍受外地人的種種不便。每個地方都是他們的家,但是不管家在哪裡,他們都 是異鄉人。他們在地上度日,卻是天上的公民。」描述的真是透徹。沒錯,基督徒確實處處為家。宣教士到世界各個地方去,融入當地的習俗、穿著和語言,但那裡 其實是異鄉。即使你就住在出生地,你仍然是個異鄉人,你歸屬另外一個地方。所有苦難的情況就像這樣:我們與眾不同,和周遭格格不入。如果時局安定、社會繁 榮就不會遇到什麼麻煩;但是當困難臨到的時候、危機臨到的時候,與眾不同的人會先受苦。比如德國現在的失業率很高,東部的失業率高達五成,結果受苦的人是 誰?就是土耳其人,外地人,那些外地來的勞工。當初德國的經濟蓬勃發展的時候,人人都有工作機會,現在經濟不景氣,壓力就落在他們身上。當困難臨到的時 候,基督徒要承擔比較多,因為我們不屬於這個地方,我們與眾不同,我們不屬於這個群體。

這是這卷書信的一個基本主題,這卷書信的中心思想是苦難。你如果標出信中「苦難」一詞,會發現這是重點所在。另外,還有其他兩個主題。一個是「救贖」,他 提醒他們不要忘記救恩,這是面對苦難時候的根本態度。這卷書信很實際的談到如何面對苦難,他的忠告竟然是學習去順從苦難、不要反抗,不要設法奪回你原有 的,要接受苦難,這是個不尋常的忠告。彼得他在幾方面用了「順服」一詞,並不是盲目的順服,而是學習抱著順服的態度。有一件事讓世人感到震驚:就是當年猶 太人被送去集中營毀滅的時候,他們竟然靜靜地走進焚化室。他們的態度竟然這麼順服,這實在叫人震驚,因為他們知道即將面對什麼。彼得說:這正是你們該有的 態度。當然,這根本就違反人的本能,不是嗎?這種情形可以說完全不是我們對不公平的正常反應。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的時候,通常會反抗:小孩子從小就會抗議 說:「不公平」,講的時候整個表情是扭曲的;在工廠外面遭裁員的人臉上也是一樣的表情,他們都是同樣的心情:「不公平」。這是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人性的 本能反應,握緊拳頭,爭取權益。但是彼得說客旅寄居的人沒有權益,基督徒需要預備自己面對苦難。學習順服、接受苦難,這是個很特別的忠告。你的本能會說: 「不應該順從,應該設法阻止、設法反抗,這不公平,我們是無辜的,不該為此受苦。」但是彼得一直說這種態度不對。當他自己要被釘上十字架的時候,他以身作 則,作出了完美的示範。他沒有反抗,只說:請把十字架倒放。他活出了自己的教導。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卷書信感受一下,全圍繞在三個主題上。雖然他從救恩談到 苦難,再談到順服,但是三個主題互有關聯,從頭到尾密不可分。頭兩章的重點放在救恩,不過彼得也警告教會要預備自己面對苦難。苦難來臨的時候,首先要確定 我們是否得救。如果你不確定,麻煩就大了,因為得救是最穩固的根基。他說你現在就必須在兩方面確定自己已經得救,第一是個人方面;第二是全體方面,這是得 救的兩個部分。得救是個人的事,但我們卻是得救進入 神的家庭。當壓力來臨的時候,這個家庭可以穩住你,你靠自己撐不過去,你需要有一個歸屬的團契一起撐過去。個人得救是從聖經的話而來,聖經說你已經重生得 救,上帝的話絕不落空,你是透過祂的話語得救,這帶出了三件事。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13章最後說:如今常存的有信、望、愛。但是基督徒這三種美德貫穿整本 聖經,整本聖經都講到:「信」講的是上帝過去在你身上的作為;「望」是祂未來的作為;「愛」則是祂目前的作為,「信望愛」就是個人得救的三個層面。但是我 覺得很可惜的是,今天信望愛都在,人卻忽略「望」,這真是非常的可惜。我發現在英國各地的教會很少人在講未來,都是在講現在的國度,都是在講此時此刻,今 天在國度中該如何生活、如何經營婚姻、如何工作。很多新的教會很少談到天堂、地獄、基督再來和最後審判日的事,所以我製作這卷錄影帶是想重新帶給人盼望。 因為「盼望」是一個錨,暴風雨來臨的時候有錨才能穩住。你如果知道結局,危機來臨的時候,你仍然可以站立的穩;如果暴風雨來襲,只要錨已經放下,就有盼 望。只要你知道耶穌會再來,就能夠面對一切苦難。我們一直強調信心和愛,卻沒有教導人如何有盼望。彼得前書是一卷盼望的書信,他在兩卷書信中都強調盼望多 過強調信心和愛,他說上帝藉著耶穌從死裡復活,賜給你一個活生生的盼望,即使有人殺死你,死亡也不能掌控你,你的未來有個活生生的盼望,就是死後會有新的 身體、新的生命。明白這一點。就能夠面對死亡。

我有個朋友在澳洲雪梨,歹徒持刀搶劫他,威脅他說:「不交出錢的話我就要捅你一刀。」我的朋友說:「你嚇不倒我的。」歹徒問:「為什麼?」他說:「如果你 捅我一刀,我立刻可以上天堂,我早就渴望上天堂了。」他這句話是當真的。搶匪把刀放下,我的朋友就帶領他信主。這種本能的反應實在太棒了,他有千真萬確的 盼望。我另外有一個朋友是循理會學校的校長,有一次歹徒闖進他家,用槍指著他,就在他的書房隔著書桌用槍指著他。我那個朋友問他:「你怎麼會落到今天這個 地步啊?」他所關心的是這個人的景況,最後他也帶領這個人信主。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對不對?當你有確切的盼望時,死亡也威脅不了你,死亡只會幫助你 盡快來到主面前。我必須講賀伯‧席爾瓦伍的一個故事來平衡一下,有沒有人聽過他呀?他成為佈道家之前是在酒吧裡表演脫口秀,他以前常常去雅茅斯海灘,在碼 頭上講道。有一天幾個人找他去游泳,他不愛游泳,但還是穿上一條鮮豔的短褲跟他們一起去,他們就帶他去游泳。他是一個旱鴨子。沒想到海水底下的波度很陡, 他浮出水面,不停地打水大聲喊「救命呀」,救生員趕緊把他救上岸並且問他說:「席爾瓦伍先生,我實在不懂,我這個禮拜一直聽你講天堂,你說你很渴望上天堂 的…,可是你剛剛有機會去,卻叫我救你起來。」賀伯這個脫口秀主持人功力可不是蓋的,他往下瞄了一眼說:「你會穿這樣去嗎?」呵呵…,不過了解賀伯的人都 知道他確實渴望上天堂。對未來有盼望的基督徒,和對未來沒有盼望的基督徒差別在哪裡?對未來沒有盼望的基督徒「願意」離世與基督同在,但他們會想留在地 上;可是對未來有盼望的基督徒會想離世,但願意留下來。各位,我在給大衛華森的最後一封信上,跟他分享了這句話,結果帶給他極大的影響。他在《不怕遭害》 這本自傳中提到這件事,我在信上問他說:「你是願意去天堂但想留下來;還是想去天堂但願意留下來?」保羅說:我想要離世與基督同在,這是好的無比的事,但 上帝要我再多留一會兒,我願意留下來。兩者有很大的差別。所以貝康斯斐那個人寫信請親友來看基督徒怎麼死。渴望離世,那就是盼望。藉著耶穌死裡復活,上帝 給我們新生命和盼望;祂也賜給我們試驗過的信心。祂說:別擔心,你的信心就像金子一樣。金子都是經過火的試煉,經過火煉之後就成精金。以前的人煉金的時候 都用一個大鍋子,放在火上不斷的攪拌直到可以清楚看見自己的臉,這個時候就可以停工。你的信心也是這樣要經過火煉。我們的心會充滿喜樂,我們雖然沒有見過 祂卻是愛祂,並且心中有無法言喩的大喜樂,這樣的人只得救了一半。還有另一半,就是全體的方面。我們是在上帝兒女的行列中,個人可以透過聖經的話得救,但 是我們會加入上帝兒女的行列。彼得非常珍惜屬神的人,他在講苦難之前先講這件事。他說這兩點一定要做到,必須有信心、盼望和愛;也必須成為君尊的祭司,加 入聖潔的國度。他說:你們是活的殿,基督是房角石,你們是活石,你們是上帝的殿。一定要記住這一點。基督徒全體是上帝在地上的居所,是祂的聖殿,別人碰到 我們就等於是碰到上帝的聖殿。我們是君尊的祭司,我們都是祭司。有一次我談到所有基督徒都是祭司,那是在瑞士蘇黎世的一場研習會。會後有一個人他來找我, 他說:你講的很好,我以前沒有聽過這樣的信息。這個人是一個天主教徒,研習會中有很多天主教徒,我問他是不是祭司【音同神父】?他說:「不是,我是平信 徒。」我說:「你是個祭司。」他說:「不是,我是平信徒。」我說:「你是個祭司。」他說:「不是!不是!我是個平信徒!」我又說:「你是個祭司。」他的臉 紅起來,他大概以為我不是重聽就是瘋了。我重複問他五次,突然間他笑了起來,然後他說:「對,我是祭司。」我說:「現在你真的把信息聽進去了。」很多人會 謝謝你的講道,卻不見得明白或者是接受。我問他:「以後如果有人問你是不是祭司,你要怎麼回答?」他說:「我是!」這個人終於聽懂了。他確實是君尊的祭 司。要記住,對那些逼迫你的人,你是一個祭司,你可以代表他們來到上帝面前,並且向他們傳達上帝的話。你是他們的祭司,就算他們向你丟石頭、辱罵你,你仍 然是他們的祭司。也許你是他們和上帝之間唯一的祭司。我們是個聖潔的國度,我們很特別,當別人嘲笑你是少數族群時,這個確信可以給你力量。你是特別的子 民,是聖潔的國度。如果你打下了這個根基,就已經準備好可以面對苦難,但是根基一定要打好。在個人方面要具備信心、盼望和愛;在全體方面要歸屬教會這個大 家庭,知道你是活石和祭司,屬於上帝要在這個地上建立的全新聖潔國度。這樣你就可以準備好可以面對苦難。彼得談到三件事:

第一,不要因自作孽而受苦:你如果犯罪被關,可別認為你在為耶穌受苦,這點很重要。我們常常因言行舉止與眾不同惹別人不高興,我們會說這是因為福音本來就 容易冒犯到他人。福音是一種獨特的信息,但是除了福音,不要因為別的緣故冒犯他人。基督徒因為犯罪而受苦是可恥的,不要因為犯罪而坐牢。彼得說要為行善受 苦而不是因行惡受苦,不要因自作孽而受苦。這一點很重要。

第二點是受苦的時候不要報復:絕對不要報復。反擊是人的本能,登山寶訓說:右臉挨了打,左臉再轉過來由他打。有人就說我會轉過左臉,用左腳踢他。這是人的 本能,對不對?有人侮辱我,我就不再跟他講話;有人傷害你,你就等待著反擊的機會。報復是人的本能,想要反擊,但是彼得說:千萬別這麼做。耶穌當初遭人吐 口水,受苦卻沒有報復。我記得有一個會友被另外一個會友得罪了,這種事在我們周圍確實很常見。這個人他跟我說那個人怎麼樣怎麼樣的惡劣,我問他:他有沒有 向你吐口水?他說:沒有。我說:當初耶穌被人吐口水,口水從祂臉上流下來,他們無緣無故地苦害耶穌。舊約時代獻羔羊為祭不會在宰殺的時候虐待那隻羊,他們 會乾淨俐落的切開羊的喉嚨;但當他們宰殺上帝的羔羊時,卻嘲笑祂,把荊棘戴在祂的頭上,戲弄祂,向祂吐口水,耶穌怎麼回應呢?祂說:「天父,求祢赦免他 們,他們不知道自己做的。」彼得說:千萬不要想要報復,要以善報惡。彼得他說要祝福他們,這正是耶穌說的,要祝福那些咒詛你的人,這是最好的報復方式,等 於在他們的頭上堆炭火,要祝福那些咒詛你的人。



有個年輕人入伍當兵,第一天晚上在兵營裡,他跪在床邊禱告,對面床邊的士官長看見他在禱告,就把靴子扔過來割傷了他的耳朵。靴子很重,上頭的釘子割傷了他 的耳朵,但是他繼續禱告,士官長就再扔一隻靴子過來,再一次打中他,割傷了他,但是他仍然繼續禱告,士官長就放棄了。第二天早上,那雙靴子端正的放在士官 長的床尾擦的晶亮。那個士官長心想:我非知道怎麼回事不可。這就是彼得的意思,不要報復。

第三,不要被打倒:世人想要打倒你,別讓他們得逞。他們也許傷得了你的身體,但傷不了你的靈魂。第三點的關鍵詞是身體和靈魂,你的身體怎麼樣不重要,重要 的是你的靈魂,別被他們打倒你的靈魂,他們要怎樣傷害你的身體就由著他們,但不要讓你的靈魂被打倒。好了,各位,時間到了,我們下一集再繼續講第三部分。
 
回選單    

讓讀經.成為時尚! 立刻分享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