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精靈

上一頁
網頁版 回選單    

大衛鮑森-58瑪拉基書(一)

瑪拉基書是上帝給以色列民的最後一段話,接下來祂沈默了四百年。在瑪拉基時代,以色列人已經從被擄的巴比倫歸回一百年,但情況很不好,耶路撒冷仍然荒涼,那地的居民仍然不歡迎他們回來,土地仍然貧瘠,收成差,還有蝗災,生活艱苦。至於聖殿雖然已經完成重建,但比起所羅門的聖殿小得可憐,這種絕望的感受首先就衝擊到他們的信仰生活,他們的信仰變成一種形式,結果影響到他們的道德生活。
各位,我們等一下要繼續來講瑪拉基書,就是舊約聖經的最後一卷書。但是首先我要來談一下所夨舊約先知的一個問題,尤其是我們談過的這些先知,舊約先知大多是預言以色列的未來,他們預言以色列的未來,但是到現在為止,國內外有很多的教會,他們從來不講以色列的未來,這是有原因的,因為大家對於以色列未來的預言,有很多不同的看法。其實有三種看法,西方基督教教會的看法,我想大多是不同於我的看法,我前面在介紹舊約先知的時候,談過我的看法。很多應許講到耶路撒冷的未來、以色列的未來、以色列在列國中的地位等等,這些應許真的會實現嗎?對於這些預言的三種看法如下:
 
第一種看法是,認為這些應許是有條件的,以色列必須向上帝忠心以及順服,應許才會實現。但是因為他們對上帝不忠心,也不順服,這些應許已經被一筆勾消,永遠不會實現, 因為條件沒有符合。要讓上帝的應許實現,除非他們順從,符合條件。可惜猶太人一直不順服,而且拒絕承認耶穌是彌賽亞,所以有關他們未來的應許,已經被一筆勾消。這些預言已經全部落空,永遠不會實現,這些預言過去沒有實現,未來也不會實現。所以有一些傳道人從來不談以色列,或者是以色列的未來。
 
第二種看法是,這些預言無條件的,不管情況怎麼樣,也不管以色列人順不順服,上帝的應許一定都會實現。這些預言沒條件,上帝既然應許,祂會說到做到。但是這派看法對於應許實現的方式,又有兩種不同的意見。接下來我來訴各位,這兩種不同的意見。第一種是大多數人的看法,認為這些預言已經在基督的教會裡實現了,這些預言已經以象徵或者是屬靈的方式,在教會裏頭實現。這種看法就是所謂的取代神學,認為教會已經取代以色列,所有跟以色列有關的預言,如今將在教會裏實現,不過,是在屬靈上實現,而不是按照字面實現。所以我們會被帶進天上的耶路撒冷,而不是地上的耶路撒冷,多產和祝福的應許,可以從教會的增長等等看出來,這種說法真的很有意思,我忍不住想調侃一下。因為所有講到祝福的預言都適用在教會,但是所有講到咒詛的預言,卻完全避而不提,我覺得這樣讀聖經很糟糕。舊版的欽定本以賽亞書,把所有祝福的應許放在教會,而所有咒詛的應許都放在以色列。我覺得這是嚴重的偏見,可惜這是大多數教會的看法,認為教會已經取代以色列,以色列在上帝面前已經沒有指望,我們必須傳福音給他們,就像傳福音給其他國家一樣,沒有別的方法,猶太民族沒有未來可言。可是個別信主的猶太人,可以像外邦基督徒一樣,擁有未來的盼望,很多人習慣把教會稱為新以色列,問題是「以色列」這個名字,在新約聖經出現了74次,卻沒有一次是明顯在講教會,其中73次很明顯地是指猶太人,只有一次的意思比較不明確。所以這不足以把教會稱作以色列,我認為不應該把教會稱作新以色列,新約聖經並沒有這樣稱呼教會。這是屬於第二種看法,認為有關以色列的預言,如今在教會一一實現,不過,是在屬靈上實現。所以這些預言在基督第一次降臨時,就已經實現。
 
最後第三種,是我教導舊約預言時,採用的看法。就是那些預言無條件,一定會實現,而且會以字面上所說的方式,在以色列實現,上帝說到做到。所以大多數的預言,未來才會實現。第二種看法把全以色列必要得救,解釋成教會將變得完全;但是,第三種看法認為,以色列必要得救。所以,這些預言實現的焦點放在耶穌再來,而不是耶穌第一次降臨。這裡有三種看法,你必須要想清楚,你要相信哪一種。可是有一些關鍵因素,在保羅的羅馬書中提到,特別在羅馬書十一章,他說上帝棄絕猶太人嗎?絕對沒有。他們也許棄絕了上帝,但上帝沒有棄絕他們。而上帝也在瑪拉基書中說:我恨惡離婚,上帝不會輕易放棄一個民族,祂一再對以色列人說,你們違背了我們所立的約,但是我絕對不會違背這個約。我們看到以色列今天還存在,就證明了上帝是守約的神,他們即使不信,仍然是祂的選民,因為上帝揀選了他們,祂不會食言。
 
各位,剛剛我所講的,是我的看法。所以這些預言的實現,焦點必須放在耶穌再來。持第二種看法的人,其實不明白耶穌為什麼要再來,你問他們相不相信耶穌會再來,他們會說相信。但是為什麼耶穌要再來,祂要來做什麼?他們會說:帶我們去天上。可是你一死就會到天上,已經到天上的人,祂為什麼需要再帶回來?我們為什麼需要再一次回到地上?這一點你應該知道吧!耶穌再來的時候,會把已經睡了的人帶來,好叫所有的基督徒能夠再度活在地上,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新的身體,在天上不需要新的身體,但是活在地上需要新的身體。為什麼我們都需要回來,在地上得到新的身體呢?因為有個偉大的目的必須先達成,新天新地才會降臨。我相信耶穌再來是為了在列邦中作王掌權,到時候我們都要高喊哈利路亞,世上的國變成了我們上帝和基督的國,而且基督要永遠作王。以上是我的說明。
 
現在來看舊約最後一卷書。瑪拉基書是舊約縱覽的最後一集,我們已經講了一整個系列,這是我們最後要探討的一卷書。瑪拉基書的背景很像哈該書,還有撒迦利亞書,只是情況便糟。以色列人已經從被擄的巴比倫,歸回一百年,但是他們的情況很不好,耶路撒冷仍然荒涼,而且住在那地的居民,仍然不歡迎他們回來,那塊土地仍然貧瘠,作物很少,收成也很差,經常有蝗災,生活艱苦又危險。聖殿已經完成重建,但是比起所羅門的聖殿,實在小得可憐。聖殿在西元前520年完成重建,如今許多年過去了,當初毀壞的城牆,已經由尼西米重建完工,但是百姓還是喜歡住在城外。現在要想辦法讓大家搬進來住,他們還沒有建照王宮,因為還沒有王;他們有大衞的直系子孫,但是所羅巴伯一家人住在破舊的房子裡,他們不能作王,因為統治者還是波斯的官員,耶路撒冷還只是一個村莊環繞的山城而已,跟大衞的國完全不能比。所以百姓非常非常地失望,甚至感到萬念俱灰。他們開始問:這樣做值得嗎?我們已經回來一百年了,我們要建造的國家在哪裡?所以他們都在問一個問題,這也是現代人會問的。這個問題就是,何必再堅持呢?他們的生活安頓下來以後,開始滿於現狀。這種絕望的感受,首先就衝擊到他們的信仰生活,他們在被擄期間學到教訓,知道不可拜偶像,他們再也沒有去拜別神,或是改變信仰,但他們的信仰變成一種形式。他們還是會去聖殿,但只是為了遵循傳統,信仰變成一種形式,沒有實質的義意,不再是一件重要的事。他們現在要尋求的是在宗教活動上,希望可以花最少的時間,還有花最少的金錢就可以交代過去。在聖殿奉獻的時候,希望用最低的金額,像是給小費,不像奉獻。
 
其實你在信仰上,付出的的越多,收穫就越多;同樣的你越少靈修,收穫就越少。所以,在先知瑪拉基出來服事的時期,祭司做這份工作只是為了糊口,他們不在乎有多少人來參加儀式,只要做做樣子,能夠過得去就好了;恐怕今天的情況也是一樣。他們忽略聖經的教導,漫不經心的舉行儀式,敷衍上帝,好像給上帝一個交待就可以了,他們不再獻上最好的,只是做做樣子而已。這不但影響到他們的信仰生活,當你用這種態度看待信仰,你的道德生活也會開始受到影響。情況果真如此,你一旦說:何必在乎上帝?很快地就會說:何必管什麼道德呢?簡單地說,如果上一代說:何必在乎上帝?你相信嗎,下一代就會說:何必做好人?我們這一代已經開始看見這個現象,因為許多人離開教會,到現在已經三、四代。有一次我去一家工廠的交誼廳,向那裡的男人講道,講完後有一個人站起來挑戰我,他說:我不是在吹牛,你去問那些工人,他們遇到麻煩的時候會找誰幫忙,他們一定會找我,我不是在吹牛,這是是實。你去問我所有的鄰居,他們遇到麻煩的時候,誰最有辦法幫忙他們,他們一定會說是我。我不上教會,不讀聖經,也不禱告,這你怎麼解釋?他等於是說:我不上教會,還是跟基督徒一樣是個好人,你怎麼解釋?他說:我懶得理上帝,但我是個好人。當時我只能求聖靈給我智慧來回答,我說:你的祖父上教會,對不對?你的祖父會禱告會讀聖經,對不對?他說:對。那我告訴你,你的孫兒女不會跟你一樣,因為不能把上帝傳給下一代,就不能美德傳給下一代。祖先的信仰只能夠撐兩、三代,然後就沒有了,當上帝消失的時候,美德就會消失,這是瑪拉基的發現。他發現百姓只顧自己的利益,拼命賺錢讓自己享福,奉獻給上帝的錢則是越少越好,他們變成生意人。猶太人很會做生意,他們知道在安息日做生意不對,你猜他們怎麼做?他們就把市場蓋在城門外,這樣安息日就可以營業,是不是很有意思?消費主義至上。這嚴重影響到家庭生活,先是覺得不必忠於上帝,再來就覺得不必忠於妻子,尤其當妻子老了,不再漂亮以後,為什麼不換個年輕貌美的妻子呢?當時他們就是這樣,這樣的情怳再度上演。而且當時的女人不夠,因為歸回的大多是男丁,既然女人不夠,娶外邦女子也沒有什麼不對。所羅門當年也娶外邦女子,我們為什麼不行?他們不但離婚再娶,甚至違背了上帝的律法娶了外邦女子。所以耶路撒冷城中,有許多被拋棄的妻子,當時沒有什麼社會福利,她們日子非常苦,孤兒寡婦和被拋棄的妻子。時機不好的時候,總要找個代罪羔羊,找個人來頂罪,我們有個代罪羔羊,就是政府。把政府當作代罪羔羊很容易,我們總以為政府有的是錢,其實他們哪有很多錢,政府的錢其實都是跟我們拿的。我們以為政府有用不完的錢,一天到晚怪政府不把錢花在這裡或那裡,好像政府有的是錢,怎麼花也花不完,我們又要政府減稅,又要政府多編列預算,這實在不公平,但政府是個合適的代罪羔羊,每隔四年就可以換一個政府。以色列人沒有政府可以怪罪,所以就怪到上帝頭上,一切責任都推給祂承擔。
 
他們說:既然上帝不管我們死活,我們也不用理祂。聽起來冠冕堂皇。他們說:上帝不愛我們了,所以我們也不必愛祂。我們不相信上帝愛我們,看看我們的情況就知道,你看看我們得照顧自己,祂已經遺棄我們,所以我們最好自求多福。他們對上帝的批評有兩方面,第一,上帝沒有給好人獎賞;第二,上帝沒有給壞人懲罰。所以何必理上帝呢?這聽起來很像現代人的寫照,很多人就是抱著這種心態過日子,他們不想去理上帝,因為覺得上帝漠不關心,不管他們是死是活,他們覺得上帝並沒有賞善罰惡,所以何必遵守上帝的律法呢?違背祂的律法有什麼不對?瑪拉基來了之後,必須解決這個情況。他的預言都是散文,而不是詩。我認為這點代表事態嚴重,這表示上帝對祂的子民已經沒有感覺了,事實也正是如此。上帝對祂的子民已經沒有感覺了,接下來四百年的時間,上帝不跟他們說話,這是祂最後的一段話,語氣冷淡,沒有感情。不是感性的話,而是理性的話,是語氣冷淡的論述。
 
先知瑪拉基有一點很特別,他跟百姓辯論,他的信息被百姓砲轟,因為他的信息是在砲轟百姓,他的信息讓百姓很不高興,因為他基本上是說:你們是這一切的禍首,不是上帝先不關心你們,是你們先不理會上帝。這跟哈該的信息很像,瑪拉基說:你們先不理會上帝,所以上帝才不理會你們。上帝對人的情況,就是照這個原則來反應。保羅在羅馬書一章說,人放棄上帝,所以上帝放棄人。很公平,不是嗎?一個國家如果放棄上帝,上帝就會放棄那個國家。在所有不相信有神的國家中,英國竟然排名第二。讀者文摘做了一項信仰調查,調查各國人民相不相信有神,結果發現日本是最不相信有神的國家,英國排民第二。身為英國人,你有什麼感想?我們的國家在不相信有神的國家中,排名第二,大家根本懶得理上帝。既然人不理上帝,上帝就不理人。沒有上帝的結果呢?暴力開始出頭,人心變得自私自利又驕傲。瑪拉基說:是你們先不愛上帝,先不理會上帝,是你們先離棄上帝,祂一向以恩慈對待你們,你們卻不理祂,現在祂也受夠你們了,你們根本的問題出在不愛祂,也不相信祂。百姓聽了這番話很生氣,他們不斷地抗議,說自己無辜,我們不像你講得那麼壞。他們覺得受到悔辱,惱羞成怒,於是就跟瑪拉基辯論起來。你說我們不理會上帝,這話怎麼說?你講清楚!
 
這很像耶穌所教導的山羊和綿羊的比喻,祂說:我在監裡,你們不來看我!我餵了,你們不給我吃!他們說:我們哪有?我們沒有看到你在監裡,沒有看到你餓了。祂說:你們看到了,因為我就住在我的弟兄裡面,你怎麼對待我的弟兄,就是怎麼對待我。百姓在這裡的回答也是一樣,我們哪有不理會上帝,我們哪有不愛上帝,我們幾時不關心祂了?瑪拉基就一一講清楚。他的整段預言是個辯論,指出百姓的所作所為,他們怎樣先不理會上帝,所以上帝才不再理會他們。這是瑪拉基書的背景,瑪拉基書有五個特點,這五個特點非常的有意思,在這裡我先大略地提一下,等到下個單元再仔細說明。
 
瑪拉基書有五大特點是什麼呢?
第一,上帝在這卷書說的話,多過其他的小先知書。在55節經文中,有47節是上帝親口說的話,比例很高,85%是上帝親口說的話,這種比喻在先知書中是最高的。
 
第二,我們不知道講這段預言的先知叫什麼,你以為瑪拉基是他的名字,其實這不是一個名字。瑪拉基只是「使者」的意思,這也許是他的名字,但這名字在舊約聖經其他地方,都沒有出現過,不過倒是經常使用。他在書中用了先知、祭司,還有王的「使者」這個詞,所以他只是一個不具名的使者,一個無名小卒,把上帝最後一段話傳給百姓。
 
第三個特點是,這段對話是先知和百姓針鋒相對的辨論,他被攻擊十二次,百姓說:但你說…,他們跟先知辯了十二次,一直打斷他的信息說:你講的不對,你誇大其詞,你把我們說的太壞了。瑪拉基必須一一回答這些抗議,而他也很有力的回答了。
 
第四個特點我已經說過,這卷書都是散文,沒有詩,因為上帝已經沒有感覺了,枯竭了,感覺枯乾了,對祂的子民感覺精疲力盡。所以接下來四百年,祂完全沈默。你需要了解上帝這個時候的心情,換作是你,不會覺得受夠了嗎?讓他們被擄,又帶他們回來,現在他們卻不想理會上帝了。
 
第五個特點是,瑪拉基書是上帝最後一段話。基督教這樣安排舊約書卷的順序也許有道理,因為這卷書確實是上帝最後一段話,祂最後講的兩個字是「咒詛」,直到今天,猶太人每次在會堂讀瑪拉基書,也會讀最後一節「免得祂在遍地施行咒詛」,然後他們會把上一節再說一遍,就不用以咒詛作結束,是不是很有意思?他們刻意避免用上帝最後講的兩個字來結束,重讀上一節經文,希望有一個比較快樂的結束。你去會堂聽他們讀瑪拉基書就知道了。所以瑪拉基書是上帝給以色列民的最後一段話,接下來祂沈默四百年。
 
現在要來看看瑪拉基書的大綱,我們先來看第一點,瑪拉基宣布說,上帝愛雅各,恨惡以掃。今天有多少重大的紛爭,起緣就是這段歷史。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衝突源自以實瑪利和以撒,這裡的衝突來自雅各和以掃這對雙胞胎。我要先講一下聖經中的愛和恨,意思不同於我們今天的愛和恨,我們經常誤解這裡的意思。愛一個人就是照顧他,為他的最大利益著想,重點不是喜愛這個人。聖經中所謂的恨一個人,是指不照顧他,不為他的利益著想。耶穌說:你們若不恨父母,就不配跟從我。祂的意思不是叫你要去怨恨父母,而是叫你要看重耶穌,勝過看重你的父母。這點很重要,不然會誤解意思,而且上帝不是在講過去的雅各和以掃,而是在講以色列和以東這兩個國家,提醒他們過去幾百年來,祂一切的作為都是為以色列著想,而且祂已經懲罰了以東。這才是上帝的意思,祂不是在講古早時代的事,而是在講過去幾百年的事,祂指的是當年巴比倫人來擄走猶太人,摧毀耶路撒冷的時候,住在約旦河山上,以掃的後代以東人樂壞了,他們落井下石,高呼萬歲,他們說以色列人完蛋了,以東人他們來抓住猶太嬰孩的腳跟,把他們的頭摔在耶路撒冷的城牆上。以東人在巴比倫人來的時候,趁虛而入,是這件事。以色列人在被擄期間,寫了一首非常悲哀的歌,歌詞我沒有辦法一字不漏地背出來,但是大致上的意思是說,我們把琴掛在那裡的柳樹上,我們怎能在外邦唱錫安的歌呢?情願我的舌頭貼於上膛,情願我的右手忘記技巧,我也不能忘記耶路撒冷。
你們都曉得這首詩篇,最後一句說:拿你的嬰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為有福,指的是以東人。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情況,不只有巴比倫入侵,以東人也趁虛而入,以掃的後代和雅各的後代為敵,從此以後上帝懲罰了以東。
 
各位,再過幾個月,我們有幾個人要去佩得拉,那是以東人過去居住的地方,如今是荒涼的廢墟。那裡就是西珥山,以掃的後代曾經定居在那裡,後來上帝帶領阿拉伯人來把他們趕走,他們不得不遷居南地沙漠,那裡根本無法種植作物,只能像遊牧民族一樣,到處流浪,想盡辦法糊口。所以西乃半島的南地沙漠,後來改名以東。他們必須在西乃沙漠中,流浪討生活。以東人被趕出壯麗的佩得拉城之後,就是這樣的一場。上帝對以色列人說,以掃是我所恨的,他們怎麼對待你們,我就怎樣對待他們。你們要記住:我那樣愛你們,我沒有看顧他們。各位知道嗎,希律王就是以東人的後代,希律是以掃的後代,他說服羅馬人把以色列人賣給他,耶穌降生的時候,剛好希律作王,他是以東人的後代。各位,歷史的發展很有意思,不是嗎?
 
上帝在瑪拉基書中的意思是,想想你們怎麼絕處逢生的,看看以東人惡待你們之後的下場,再看看我怎樣對待你們,我愛你們,我恨他們,你們應該感激我。換句話說,當你向上帝發怨言的時候,想一想祂怎樣對待別人,再想一想,祂怎樣對待你,你就會很喜樂。瑪拉基就是以這個為出發點,來指控他們不理會上帝。我們下個單元再繼續來談。
 
回選單    

讓讀經.成為時尚! 立刻分享~